腾付通官网全国服务微信/QQ: 9555-6271
腾付通是深圳市腾付通电子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个人金融创业平台!支付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

海南楼事:初代“闯海人”,有人深陷囹圄、有人成为首富

腾付通官网整理报道:

编者按:建省33年的海南,房地产的发展史几乎可以追溯到30年前。海南从建成到房地产火热发展,只用了短短四年。高歌猛进过后,泡沫一地。从全域限购到现房销售,再到限制土地供应,引进人才、产业转型,海南在为去地产化做准备。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落地后,在严格的调控政策束缚下,利好释放已被抑制。海南房地产市场未来的走势会如何?

(文/解红娟 编辑/马媛媛)“全中国的冒险家都在海南。”

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的海南,是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之后的第五个经济特区,也是全中国十万人“闯海人”的淘金圣地。

海南经济特区成立之初,就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小政府大社会、推行住房市场化等一系列改革试验。过度的自由让海南豪车遍地、灯红酒绿,无数个梦想家和探险者前赴后继奔向海南。

“那个年代,来海南发展就等于镀金!”按海南省房地产业协会执行秘书长、锦诚·海岛服务商董事长王路的话说,当时只有各行各业前往海南“进修”的专业人士,才算真正见过世面,这也是万通六君子冯仑、王功权、刘军、易小迪、王启富、潘石屹“闯海”故事的缘起。

“不过,在海南成功的大佬有很多,万通六君子声名大噪并非有多成功,而是他们更会讲故事”,在王路看来,“推行金融改革的马蔚华、把海南椰树牌椰汁推向岛外市场的陈邦、海航集团创始人陈峰、海南养生堂创始人钟睒睒等等或许才是海南当年的代表。”

而海南淘金故事的完整逻辑,应该是先有政策,后紧跟金融和实业,地产只是这些因素综合下的最终结果。

十万人才闯海南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决定将海南行政区从广东省分出,设立海南省。彼时,海南地区全年生产总值仅有57.2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不到3个亿。

同年8月,国务院发布《加快海南经济特区开发建设的若干规定》即《三十条》,意在鼓励境内外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投资开发海南,兴办各项经济和社会事业。

中央给予海南的优惠政策很快就出现了成效。1988年,海南省生产总值77.13亿元,同比增长10.3%;财政收入4.82亿元,同比增长63.03%。其中,海南外贸进出口总额6.65亿美元,同比增长127.29%。

“那时的海南,金融市场大门洞开,而规则尚未建立,是一个过度自由化的大市场。”证大集团创始人戴志康回忆和张志平、张高波一起参与设计和推动海南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建立的过往,“有一种创造历史的豪迈感”。

和戴志康一起“闯海”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万人才。据海南日报报道,1990年人才大潮消退之前,海南库存人才档案有18万之多,外界将之称为“十万人才过海峡”。

在“十万人才”人才背后,大笔金融机构的热钱流入海南。但由于海南本地实业无法支撑起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以炒地皮为主的投机热成为众多资金的一个出口,“要挣钱,到海南;要发财,炒楼花”这一流行语传遍全国。资料显示,作为全国第一个推行住房市场化的城市,海南1992年全省房地产投资达87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一半。

同年,在全国商品房平均单价未超过1000元的大背景下,海口王府大厦、德派斯大厦、海外大厦对外售卖均价约8000元/平方米, 珠江广场住宅楼均价超9000元/平方米,南洋大厦更是卖到了12000元/平方米的天价。

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就是在这个时间南下的。1992年10月,马蔚华出任央行海南省分行行长,深度参与海南金融体制改革。

另一方面,海南股票、房地产泡沫持续膨胀,终于在1993年6月被一纸戳破。当时,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宣布终止房地产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业。一时间,众多企业破产清空、一走了之,“天涯、海角、烂尾楼”也从此变成了海南新的代名词。

而戴志康口中“激情燃烧、过度自由的岁月”其实非常短暂,替代的是长达超10年的修复期。

相关文章

扫描二维码